浅谈手足口病
来自:本网 时间:2016-06-06 点击率

手足口病作为春夏常见多发的传染病之一,正确认识、科学防范,手足口病也可防可控可治。本病感染对象多为儿童,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婴幼儿。今年自3月以来,全省手足口病周发病数呈持续上升趋势,尤其是最近3周来,报告发病数增幅高于20112010年同期水平。

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手、足、口腔等部位发生丘疱疹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。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很多,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、埃可病毒和新肠道病毒。CoxA组的16457910 型,CoxB组的2513 型,以及EV 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,最常见为Cox Al6EV 71,有的报导埃可病毒及CoxB组某些型也可引起,但仍没获得到进一步证实。患儿咽喉、唾液中的病毒以飞沫形式传播,疱疹液及粪便中的病毒经手感染及排泄物污染水源传播,潜伏期2—7天,多发于夏秋季节,3—6岁发病率较高,病程为7天左右,年长儿及成人感染后多无症状,可自愈;极少数感染者可引起心肌炎、脑炎等并发症。

初期一般表现为发热1—3天,可有喷嚏、咳嗽等感冒样症状及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胃肠道症状;口腔及咽部多有米粒大小的疱疹,周围绕有红晕,1—2天后因疱疹溃破形成溃疡可出现口痛、咽痛、拒食、厌食等;皮疹多与口腔黏膜疱疹同时出现,先为玫瑰色红斑、斑丘疹,可变成疱疹;大多数患儿在发病期内斑丘疹多于疱疹,疱疹一般不溃破,多在2—4天后吸收;皮疹有离心性分布的特征,主要发生在手掌、足跖部,有的患儿在臀、膝、踝、肘、腕等部位也可见到。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自行消退,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。但是警惕严重的合并症———肺水肿、无菌性脑膜炎等,严重者可危及生命。

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对症支持疗法,轻症者可给与抗病毒、抗感染、全身支持治疗;重症患者还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,尤其是脑、肺、心等重要脏器功能;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、血气分析及胸片。常用的抗病毒要有有利巴韦林,阿昔洛韦、伐昔洛韦等,它们作为高效广谱的抗病毒药物,具有明显缩短发热及皮损愈合时间,减轻口腔疱疹疼痛作用。可辅助部分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的药物,抵抗病毒感染和防止病毒性疾病的复发。局部可用漱口药物含漱、涂抹。加强营养、补液。并加强对症治疗,做好口腔护理。中医药治疗亦有好疗效,如炎琥宁、痰热清等。中医以利湿清热、解毒透疹为主要治法。前期邪侵肺胃,宜用银翘六一散;典型症状期毒在气分,宜用甘露消毒丹;口腔溃疡期毒热伤阴,宜用竹叶石膏汤、锡类散;恢复期肺胃阴伤,宜用益胃汤。密切接触者可用大青叶、板蓝根等口服以预防。

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是控制流行的主要措施,托幼机构应做好全日体检,发现疑似患儿,及时隔离治疗;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,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%漂白粉澄清液或1000mg/ml84液浸泡,衣物置阳光下暴晒,室内保持通风换气;流行时做好环境、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;饭前便后要洗手,预防病从口入;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,减少被感染机会。一旦发现上述症状,应到当地医院就诊,从细节做起,早防早控早治。